自考地区
全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宁夏 新疆 西藏
您所在的位置 桃李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工程经济概论》考试重点八

2021-11-16 15:56 来源:桃李自考网 成人自考

第八章:

1.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与前面研究过的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假设基本一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给者和需求者数量都很多,没有谁的产量或需求量大到可以影响市场均衡价格的程度2)市场的要素是同质的,没有任何差别3)信息是完全的4)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2.如果没有达到边际要素收益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时,厂商应该采取什么行为?1)如果VMP>MFC,就意味着厂商投入的最后一单位要素生产出的产品的收益大小为购买这一要素而付出的成本,净所得大于零,继续增加要素投入还可以增加利润,直到VMP=MFC为止。2)如果VMP

第十章:

1.私人物品具备的两个特征:(1)一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具有完全竞争性消费的特征。(2)一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具有完全排他性的特征。

2.现实中不存在政府失灵的表现:首先,选民是理性无知的其次,政府与选民之间的信息室不对称的最后,还应该指出,现代社会的民主并不是选民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直接民主,而是由议员代表他们表达自己愿意的间接民主。

3.信息一般在两个方面与市场失灵有关:第一,信息自身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第二,可能存在某些物品特性的信息量在人们交流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情况。

补充:

简述“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意义:(1)基尼系数衡量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2)我国的基尼系数提高,说明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打破了平均主义,有利于经济发展。(4)要适当注意公平,尤其是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并实现社会保障。

2.说明平均常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1)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多增加的产量。(2)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平均产量递增;相交后,MP

3.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1)餐饮属于需求富有弹性,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以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向变动,即降价可以使总收益减少。(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可以降价促销。

4.国防、钢铁厂的污染、特大企业的存在都会引起市场失灵,他们各自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1)国防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他是一种公共物品。(2)钢铁厂的污染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3)特大企业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垄断的存在。(4)用政府干预来解决这些问题:国防——由政府提供污染——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垄断——政府可以用价格管制、反垄断法或国有化来消除垄断。

如何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他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和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短期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与总成本的变动规律和相互关系?在短期总固定成本是一条水平线表示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即使产量为零也依然存在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是一条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上升的曲线,即一条先凹后凸的上升曲线。总成本曲线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两条曲线的垂直相加,即总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平移总固定成本的距离即为总成本曲线。

.短期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变动规律和相互关系?平均固定成本.AF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它的变动规律是起初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度愈来愈小,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垂直距离也是总固定成本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续的斜率,所以是一条单调下降的曲线,从形状上看是一两个坐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三者变动规律和关系如图。。。。AFC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在产量较少时比较陡峭,说明在产量开始增加时,它下降的幅度很大,以后愈来愈平坦,说明随常量的增加它下降的幅度愈来愈小。AVC表示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它先下降后上升,成U形,显示了随着产量线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规律,ATC表示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它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它开始时比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陡峭,说明下降的幅度比平均可变成本大,以后的形状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基本相同,说明变动规律类似平均可变成本。

短期产量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一是企业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其边际成本曲线是相联系的,如果边际产量增加,那么边际成本就减少,如果边际产量最大,那么边际成本就最小,如果边际产量减少,那么边际成本就增加,二是企业的平均产量曲线与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平均产量增加,那么平均可变成本就减少,如果平均产量最大,那么平均可变成本就最小,如果平均产量递减,平均可变成本就增加。

名词解释

1.经济活动:是人类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性的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

2.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需要的一门学科。

3.机会成本:是当资源被占用在一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所得。

4.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不变和可用自然数量给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的组合。

5.组织经济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6.经济主体:个人、居民户、企业和政府,这些经济中的决策者称为经济主体。

7.经济机制:就是指资源的分配方式。

8.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分散决策的经济制度。

9.中央计划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几乎是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制度、主要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

10.指令经济:计划经济中的绝大部分资源归公有共所有,这些资源由政府及计划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和编制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所以称指令经济。

11.混合经济: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大部分经济都介于两种极端的经济制度之间,我们将这种既有市场作用又有指令调节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12.经济转型:由经济计划配置资源逐渐转向价格机制配置资源。

13.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的建立并没有经过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设计,而是自然眼睛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不同于计划经济机制。用计划和指令的方式来分配资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规模的制度设计。由于价格的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任何外力施加影响。所以,现代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奠基人、英国经济学家斯密将其称为“看不见的手”。

14.价格机制:价格所具有的这种自发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作用就是价格机制。

15.“经济人”假设:他们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

16:市场:是相互作用的、使交换成为可能的交易双方的集合,以及交易双方有关产品买卖的一系列安排和机制。

17.微观经济学:研究所谓“小的”问题,即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所谓“大的”问题,即研究总体经济行为。

19.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是有关资源配置的经济学。

20.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是有关资源利用的经济学。

21.实证经济学:用实证方法表述的经济学。

22.规范经济学:用规范的分析方法表述的经济学。

23.斯密《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将经济学的领域由流通转移到生产,是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4.边际主义革命的两个表现:第一,提出了主观效应价值论,反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第二,放弃古典经济学的抽象的演绎的分析方法,采用边际分析方法,使微积分数学工具进入了经济学,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5.新古典经济学:之所以说它“古典”是因为它坚持了由密斯开创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传统,而在“古典”前面冠以“新”的原因是它的主要内容来自边际主义理论,因而与“老”古典经济学是不同的,它是马歇尔对两种学说进行综合的结果。

26.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或欲望的各种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给量。

27.资源:可用于生产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或服务。

28.正常品:随着收入提高而需求增加的商品。

29劣等品:随着收入提高而需求减少商品。

30替代品: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替代的商品。

31.互补品: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

32经济机制:就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33实证分析: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只解释经济是如何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