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地区
全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宁夏 新疆 西藏
您所在的位置 桃李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三)

2021-10-20 11:24 来源:桃李自考网 成人自考

21.狂飙突进

德国的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狂飙运动:18 世纪 70——80 年代发生在德国 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 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他们的理论旗 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 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2.浪漫主义

它大致发生在 18 世纪后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 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 18 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 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 18 世纪 9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浪漫主 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 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 1830 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23.耶拿派

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19 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 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 感。
 

24、海德堡浪漫派:

119 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 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 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25 拜伦式的英雄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 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 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 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 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6.“湖畔派”诗人

是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态度和文 学主张,都曾居住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湖区,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他们早年都欢迎 法国大革命,但当雅各宾专政时期,则由对革命感到恐惧转为不满或反对革命与民主运动, 用户英国统治者内外保守的反动政策。他们反对文学的社会作用,逃避现实斗争,憎恶资本 主义城市文明,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美化中世纪封建农村生活的诗篇,以此抵制资本主义现 实。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
 

27、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学主张,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鲜明特色。雨果认为:“丑就 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作者 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通过这种原则来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的两个王朝、两个 国王、两个法庭、两种法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斥 着残暴、昏庸、伪善。作品中的人物对照是多层次的,有人物间的善恶对照,如爱斯梅拉达 与克洛德;有人物自身的光明与黑暗的对照,如克洛德;有人物外表与心灵的美丑对照,如 加西莫多等。 “小人物”:特指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处 在社会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 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 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28.多余人

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是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 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 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 是悲剧性的。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9.新人

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一般特点是:有明确的社会理想, 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 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 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 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 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
 

30、人物再现手法

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 人物再现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 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 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