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桃李自考网,本站可为自考生提供学习指导服务,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备考指导 > 模拟试题 > 法学类 > 发展社会学 > 2018年自考发展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18年自考发展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发表时间:2022-05-13 09:36:11 来源:桃李自考网
单选题
2018年自考发展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A 5.B 6.C 7.D 8.B 9.A 10.C 11.B 12.D 13.A 14.C 15.C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A 5.B 6.C 7.D 8.B 9.A 10.C 11.B 12.D 13.A 14.C 15.C 二、多项选择题 31.CD 32.ABC 33.BCDE 34.CD 35.AB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可持续发展 答: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37.文化冲突 答: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38.合作 答:所谓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39.公共部门 答:所谓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努的政府组织。 40.社会控制(广义) 答: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 一、在实际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二、两者的不同点有: 1、着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依据的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法等方法。 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而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5、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等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 42.简述文化的反功能。 答: 文化的反功能是一种文化功能的特殊情况。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起着阻碍乃至破坏作用,此即文化的反功能。文化的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 (1)文化滞后现象发生时,精神文化会对物质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发生在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亚文化群体中。 43.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答: 联合国1955年发布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曾列举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基本原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原则。 (1)民主原则,即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2)需要原则,即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人手。 (3)自力原则,即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44.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答: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十分丰富,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的分工”是质的飞跃,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3)与真实的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答: (1)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2)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3)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4)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枸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的基本做法。 答: 一、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二、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应当: 1、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3、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4、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 5、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7.试述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转型期特征及未来走向。9-219,220,221 答: 一、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2、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走向是: 1、在经济制度上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共同点,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努力培育多元的市场主体,完善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创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作用,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政治制度上 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在文化制度上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开拓和创建能够极大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制度。

2018年自考发展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在(           )

A.纽约大学 B.牛津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芝加哥大学

2.1928年10月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社会学教授在上海成立(           )

A.中国社会学社 B.西南社会学会

C.东南社会学会 D.中国社会学会

3.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韦伯 B.马克思

C.布劳 D.涂尔干

4.结合关系可以表现为(           )

A.强制关系 B.反感关系

C.竞争关系 D.斗争关系

5.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被称为(           )

A.人口资源 B.人力资源

C.人际资源 D.劳动资源

6.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           )

A.文化特性 B.文化功能

C.文化集丛 D.文化模式

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           )

A.文化排斥 B.文化融合

C.文化传播 D.文化采借

8.在冲突理论中,达伦多夫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

A.阶级斗争理论 B.辩证冲突论

C.功能冲突论 D.结构冲突论

9.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被称为(           )

A.行为社会化 B.规范社会化

C.角色社会化 D.价值社会化

10.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           )

A.正向社会化 B.反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11.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观察 B.社会实践

C.社会规范 D.社会活动

12.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

A.戈夫曼 B.米德

C.库利 D.加芬克尔

13.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参照群体 D.正式群体

14.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5.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是(           )

A.群体关系 B.群体规模

C.利益关系 D.群体成员交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在(           )

A.纽约大学 B.牛津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芝加哥大学

2.1928年10月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社会学教授在上海成立(           )

A.中国社会学社 B.西南社会学会

C.东南社会学会 D.中国社会学会

3.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韦伯 B.马克思

C.布劳 D.涂尔干

4.结合关系可以表现为(           )

A.强制关系 B.反感关系

C.竞争关系 D.斗争关系

5.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被称为(           )

A.人口资源 B.人力资源

C.人际资源 D.劳动资源

6.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           )

A.文化特性 B.文化功能

C.文化集丛 D.文化模式

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           )

A.文化排斥 B.文化融合

C.文化传播 D.文化采借

8.在冲突理论中,达伦多夫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

A.阶级斗争理论 B.辩证冲突论

C.功能冲突论 D.结构冲突论

9.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被称为(           )

A.行为社会化 B.规范社会化

C.角色社会化 D.价值社会化

10.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           )

A.正向社会化 B.反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11.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观察 B.社会实践

C.社会规范 D.社会活动

12.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

A.戈夫曼 B.米德

C.库利 D.加芬克尔

13.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参照群体 D.正式群体

14.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5.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是(           )

A.群体关系 B.群体规模

C.利益关系 D.群体成员交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有(           )

A.提供模式 B.反馈信息

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E.建立规范

32.文化传播有一个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           )

A.接触与显示阶段 B.选择阶段

C.采纳融合阶段 D.冲突阶段

E.扩散阶段

33.组织的特征表现为(           )

A.具有偶发性 B.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C.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D.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E.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34.据美国学者马列比和杰克林概括,男女在各方面的差别有(           )

A.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男性胜于女性

B.在视觉、平衡觉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

C.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D.在触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

E.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35.社会变迁的特点包括(           )

A.必然性 B.前进性

C.非直线式 D.全面性

E.整体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可持续发展 

37.文化冲突 

38.合作 

39.公共部门

40.社会控制(广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42.简述文化的反功能。

43.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44.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的基本做法。

47.试述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转型期特征及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