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桃李自考网,本站可为自考生提供学习指导服务,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备考指导 > 历年真题 > 文学类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发表时间:2022-07-15 12:33:03 来源:桃李自考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 )

A.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B.不怕困难的勇气

C.懦弱无能、不思进取的性格

D.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

2.贾平凹在《秦腔》中说,八百里秦川农民视为生命“五大要素”的,除秦腔外,还有( )

A.“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

B.“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羊肉泡馍

C.黄土高原、“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羊肉泡馍

D.西河大鼓、“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

3.下列具有“诚”与“雅”完满结合艺术特色的小说是( )

A.《我的第一个上级》 B.《红旗谱》

C.《游园惊梦》 D.《鲁鲁》

4.下列作品集中,属余秋雨创作的散文集是( )

A.《朗润集》 B.《山地笔记》

C.《文化苦旅》 D.《哈拉沙尔随笔》

5.“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这句话出自小说( )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棋王》

C.《受戒》 D.《陶渊明写挽歌》

6.《我的第一个上级》中,集中刻画老田临危不惧,坚决果断地抗洪抢险的场景是在( )

A.防汛指挥部 B.安乐庄

C.海门村 D.县医院

7.《红旗谱》生动描写了中国农村三代农民不同的斗争道路和命运,其中第三代农民的代表是( )

A.朱老忠 B.严老祥

C.严运涛 D.朱老明

8.《青春之歌》中,最初引导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员是( )

A.江华 B.卢嘉川

C.许宁 D.罗大方

9.《“锻炼锻炼”》中有两位作为“自私自利”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位是“小腿疼”,另一位是( )

A.高秀兰 B.“吃不饱”

C.“小诸葛” D.张太和

10.《记波外翁》中有两句挽诗:“门生搔白首,旦夕骨成灰”。其中“门生”是指( )

A.台静农 B.许寿裳

C.魏建功 D.乔大壮

11.散文《庐山面目》中的“济公活佛”是指( )

A.“我”在轮船上遇到的一位乘客

B.“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大学教授

C.“我”在山上见到的一座雕像

D.“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湖州客”

12.散文《童年二题》的作者是( )

A.牛汉 B.琦君

C.杨绛 D.周涛

13.在小说《春天》的首尾出现,正好与青年马倌乔玛形成对照的人物形象是( )

A.红花姑娘 B.驼背老人

C.奶奶 D.安巴?乌兰

l4.散文《髻》中,最喜欢梳“螺丝髻儿”发型的是( )

A.姨娘 B.母亲

C.“我” D.刘嫂

15.话剧《关汉卿》中的人物王著,其角色身份是( )

A.文人 B.军官

C.后台管事 D.狱吏

16.余秋雨在《夜航船》一文中,引用了几位现代文学大师的文字,他们是( )

A.鲁迅、蔡元培、郁达夫 B.鲁迅、周作人、丰子恺

C.鲁迅、朱自清、俞平伯 D.鲁迅、胡适、叶圣陶

17.海子在《麦地》中藉以表现诗歌意蕴的主要意象是( )

A.麦地、麦子、太阳 B.麦地、麦子、白杨

C.麦地、麦子、月亮 D.麦地、麦子、金子

18.《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 )

A.欢欣雀跃 B.幸灾乐祸

C.忧患激愤 D.惊异赞叹

19.茹志鹃的《百合花》所写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20.“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茶馆》中,说这句台词的人物是( )

A.松二爷 B.秦仲义

C.常四爷 D.王利发

21.《与李贺共饮》一诗的主要结构方式是( )

A.递进 B.先总后分

C.对比 D.先分后总

22.小说《将军族》讲述了( )

A.一对知识分子夫妇的殉情故事 B.一对国民党将军夫妇的殉情故事

C.一对小人物的殉情故事 D.一对歌星的殉情故事

23.七月派诗人冀汸的诗《我》的创作年代为( )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24.“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这两句话出自( )

A.《听听那冷雨》 B.《怀念萧珊》

C.《黄鹂——病期琐事》 D.《秦腔》

25.《太阳下的风景》以两代人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的对照为叙述线索,这两代人是( )

A.胡适、沈从文 B.郁达夫、沈从文

C.黄永玉、沈从文 D.徐志摩、沈从文

26.《茶花赋》中,作者通过“茶花”所刻画和赞美的人物是( )

A.一位教师 B.一位作家

C.一位花匠 D.一位农民

27.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

A.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式

C.人像展览式 D.锁闭式

28.《慕尼黑》表达了诗人( )

A.渴盼暖春到来的心情

B.对自然与劳作强烈的眷恋之情

C.对坚持真理的高贵品格的不倦追求

D.对人类和世界命运的深切关注

29.《游园惊梦》中,失意急怒之下而哑嗓的人物是( )

A.钱夫人 B.窦夫人

C.赖夫人 D.蒋碧月

30.小说《在山区收购站》主要揭示了( )

A.农村家庭矛盾 B.农民利益和农村政策之间的矛盾

C.农村个别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D.农村青年、老年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

A.比喻 B.暗示

C.反语 D.排比

E.拟人

32.《巩乃斯的马》赞美了巩乃斯的马的崇高品性,因为它( )

A.奔放雄健而不凶暴 B.优美柔顺而不懦弱

C.富有进取精神 D.具有崇高感情

E.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

33.《和尚之喻》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

A.指出僧俗两界人情、人性不可相提并论

B.针砭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不公的现象

C.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悉心观察

D.抨击人性的弱点

E.赞美和尚的品性

34.话剧《同船共渡》的情节线分别由( )

A.高爷爷、方老师、雷子组成 B.米玲、刘强、雷子组成

C.刘强、米玲、高爷爷组成 D.刘强、米玲组成

E.刘强、米玲、方老师、高爷爷组成

35.下列主要反映人们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情感的作品是( )

A.《鲁鲁》 B.《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C.《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D.《草木篇》

E.《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简析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艺术特色。

37.诗歌《岁月》是怎样用具象化的手法表现诗歌主题的?

38.简析散文《拣麦穗》中“我”与卖灶糖老汉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意蕴。


四、论述题(16分)

39.分析《哦,香雪》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述作品的主题意蕴。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仔细阅读《两名少年与一位母亲》,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

(1)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来写。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两名少年与一位母亲

张翔

在2005年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这一次火灾,一名消防警察在扑救火灾的时候不幸牺牲了。

这名消防警察才22岁,在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他被浓烟熏倒后烧死在丛林里头。更让人伤痛的是,这名消防警察早年丧父,是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的。成长过程充满艰辛,他常常对母亲表示,成人后要好好回报她。而这正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周,连第一次薪水都没领到就……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纵火案后,整座城市的人们顿时愤怒了,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严厉的惩罚。警察开始四处追捕,那两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的头像也开始出现在各个角落。

而这一切都不是这两个少年最初想象的,他们只能惊恐地离开这座城市,四处流窜。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愤怒声音,他们陷入深深的悔恨、无奈和恐慌之中。

除了这两个少年,媒体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那位警察的单身母亲身上。但是当她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她是这样说的:“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了我,但是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我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会和上帝一道宽容你们……”

那一刻,全场的记者都无语了,没人想到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以为等来的声音会是哀伤,或是愤怒,没想到竟然是宽恕!

而人们更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位母亲发表讲话的一个小时后,在邻城一个小镇的一家旅馆里,两名少年投案自首了。

两名少年告诉警察,就在那位母亲发表电视讲话的那天下午,他们因为承受不了这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安眠药,准备一道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那位母亲的声音。他们顿时泪如雨下,而后,将安眠药丢到一边,拔通了警察局的电话……

现在这两名鲁莽的少年已为人父,他们会时常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那位可敬的母亲,她已经是他们心灵上的另一位母亲。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8年第4期上半月,略有改动。)